園林設計的標準規范以及設計要點

[來源:園林設計標準]|[作者:園林設計要點] [日期:2018-11-12]|[熱度:]

園林設計的標準規范:
1.經濟實用:合理、經濟地利用城市空間環境,始終是城市規劃者、建設者、管理者追求的目標。屋頂園林除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外,應以綠色植物為主,創造出多種環境氣氛,以精品園林小景新穎多變的布局,達到生態效益、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結合。
2.安全科學:屋頂園林的載體是建筑物頂部,園林設計必須考慮建筑物本身和人員的安全,包括結構承重和屋頂防水構造的安全使用,以及屋頂四周防護欄桿的安全等。由于與大地隔開,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,要滿足植物生長對光、熱、水、氣、養分等的需要,必須采用新技術,運用新材料。
3.精致美觀:選用花木要與比擬、寓意聯系在一起,園林設計同時路經、主景、建筑小品等位置和尺度,應仔細推敲,既要與主體建筑物及周圍大環境協調一致,又要有獨特新穎的園林風格。不僅在設計時,而且在施工管理和選用材料上應處處精心。此外,還應在草地、路口及高低錯落地段安放各種園林專用燈具,不僅起照明作用,而且作為一種飾品增添美觀和情調。
4.注意系統性:規劃要有系統性,克服隨意性,運用園林“美學”統一規劃,園林設計以植物造景為主,盡量豐富綠色植物種類,同時在植物的選擇上不單純為觀賞,要模擬自然。選擇的園林植物抗逆性、抗污性和吸污性要強,易栽易活易管護。同時以復層配置為模式,提高葉面積指數,保證較高的環境效益。

園林設計要點:
(1)園林景觀路將較多的景觀元素納入綠地設計,其中包括寬闊的分車綠帶、行道樹綠帶、游園廣場、公交停靠站、廣告牌、臨街建筑以及交通綠島、立交綠地、園林小品、雕塑等。
(2)道路綠化設計充分考慮靜態與動態視覺藝術的結合。如主干道按車速來考慮景觀節奏和韻律,以動態景觀為主;輔道、林蔭路、濱河路側重于慢速,以靜態景觀為主。
(3)在布置道路綠地的橫斷面時,除強調分車綠帶的景觀及規則式種植外,還將節點性的街頭公園、街旁綠地、廣場、停車場及各種公共建筑前綠地等合理地布置在道路兩側,并與各種市政設施協調,以形成點、線、面相結合的道路景觀。
(4)各條道路的綠化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綠化效果和統一的景觀風格,綠化樹木不經常更換、移植。
(5)除了隔離防護作用外,分車綠帶構成道路的中軸線或視線焦點,在營造道路綠化景觀中的作用尤其重要。分車綠帶上種植喬木,可配合行道樹,更好地為非機動車道遮蔭。市園林景觀路的中分帶寬度多在8m以上,一般不小于5m。
(6)園林景觀路自然地結合了周邊的如山、河、湖、海等自然景觀特色,做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。為了更好地發揮綠化景觀效果及游憩功能,當道路兩側植物生長的環境條件差異較大時,將路側綠帶集中布置在條件較好一側,以更利于植物生長,如東江大道細村段的臨水一側有較好的景觀時,將路側綠帶集中布置于濱水一側。